遲到9年的聖旨,講述明代晉江狀元莊際昌沉浮事!

本文已影響2.85W人 

古城泉州人傑地靈,從唐貞觀元年徐晦中文狀元到清光緒十六年(1890年)吳魯中文狀元,共出了十五位文武狀元。至今,雖然一些狀元故居仍在,但卻難以讓人聯想其當年榮光。而在晉江市檔案館,一卷遲到了9年的明朝聖旨,鮮活講述了明萬曆四十七年(1619年)文狀元莊際昌不畏權臣宦海沉浮九年的故事。

遲到9年的聖旨,講述明代晉江狀元莊際昌沉浮事!

舊物中發現明朝聖旨

聖旨卷長135cm,寬35cm,爲絲綢製造,黃底白花,後一段爲明顯的淺黃色,是當時皇帝專用的公文紙,全文共432字,落款時間爲“崇禎元年”。

莊際昌(1577~1629年),字景說,號羹若,初名夢嶽,應試時改際昌,學籍永春,鄉籍晉江。據陳仲初編著的《晉江狀元譜》介紹,莊際昌少即聰慧,七八歲便能賦詩作文,揮筆立就,文不加點,萬曆四十七年(1619年)中狀元,是整個明代唯一連中會元、狀元的福建人。其裔在府文廟西側營建莊羹若狀元祠,在晉江青陽宮下莊氏祠堂對面曾建有莊際昌狀元衙。

在明代,兒子考上狀元,父母按例可以請封,這道聖旨正是朝廷封贈莊際昌父母的,主要內容有兩方面:一是“贈儒林郎翰林院修撰”、“加贈爾(莊際昌之父莊應龍)爲奉政大夫左春坊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讀”;二是“贈莊際昌之母陳氏爲安人”、“加贈爲宜人”。

遲到9年的聖旨,講述明代晉江狀元莊際昌沉浮事! 第2張

晉江市檔案館首任館長彭國勝告訴海都記者,上世紀80年代,晉江縣公安局將之前從民間收繳過來的舊物交予晉江縣檔案館。直到1985年,彭館長在整理這些物品時發現這卷珍貴的聖旨,欣喜不已,收爲館藏。

聖旨爲何遲到9年?

細心的人發現,莊際昌是萬曆四十七年(1619年)的狀元,而這份聖旨卻是崇禎元年(1628年)封贈莊際昌父母的,時間跨度長達9年,到底是何緣故?

《泉州府志》記載,莊際昌因爲“對策訛一字,爲忌者所摘,不受職而歸”。至於寫錯何字,有人說是將“醪”字寫作“膠”,而民間傳說莊際昌金殿寫策論,因趕時間將“馬”字的四點寫作一劃,被人借題發揮。因此莊際昌高中狀元后,既沒有按慣例“白馬掛金鞍,騎出萬人看”,也沒有授官職就返回故里,故無法爲自己的父母請封。

史料記載,天啓元年(1621年),莊際昌入京修纂國史《六曹章奏》、《光廟實錄》,翌年修編《三朝要典》,當時魏忠賢獨攬朝政,翰林院編撰官員陳子壯因忤其意而被削職歸鄉,唯有莊際昌獨自登門慰問,加之其後兩次拒絕魏忠賢之命,而被排斥返鄉。崇禎元年(1628年)魏黨伏誅,莊際昌得以昭雪,被調入京,晉升爲左春坊庶子,兼翰林院侍讀,在京時崇禎皇帝常召與論國事,並令莊際昌着手整理成文。也就在那時,朝廷下聖旨給莊際昌的父母封贈。

相關內容

熱門精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