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則天任用過那麼多宰相,爲什麼狄仁傑能真正得到她的敬重?

本文已影響1.21W人 

武則天的故事大家喜歡嗎?今天小編就爲大家詳細解讀一下~

說到武則天這位女皇帝也還是很有話說的一位了,在位的時間也非常的長,她前前後後一共任用了75位宰相,但是她在位的時間卻只有21年,這一年得換2到3個呢?可見這些宰相都是不符合武則天的要求的,但是我們知道武則天旗下名氣最大的宰相要數狄仁傑了,而且他的命運也算是好的,那麼這到底是爲什麼呢?

武則天任用過那麼多宰相,爲什麼狄仁傑能真正得到她的敬重?

《隋唐史》一書記載:“武后任事率性,好惡無定,終其臨朝之日,計曾任宰相七十三人”。這個數量可以說是任用宰相最多的皇帝了。

唐朝宰相多,算是一個時代特色,李世民在位23年就任用了25位宰相,出現這樣的情況主要是因爲唐朝的官員任用機制,左右僕射及門下、尚書、中書三省的長官,都可以稱爲宰相,所以唐朝宰相的數量總體上是頭籌。

在這樣的官員機制下,武則天將這個記錄怒刷到了73人,好在她熱愛本職工作,勤於政務,用人任官,賞善罰惡明顯,頻繁任命宰相併未引起朝廷混亂。在衆多宰相中,只有一個人真正得到武則天的敬重,而且也只有他得到善終,這個人就是狄仁傑。

那麼狄仁傑因何原因會得到武則天的另眼相看呢?

【老鄉】

武則天和狄仁傑都是從山西走出來的,一個來自幷州文水縣,一個來自幷州太原。做爲老鄉,兩人的奮鬥史都是步步艱難,均是花甲之年走向人生巔峯。

武則天14歲入宮,默默無聞被晾了12年,她一路從唐太宗的才人、唐高宗的昭儀一直做到皇后、天后、太后,到67歲時才如願以償成了女皇,於公元690年改國號爲周,自稱“聖神皇帝”。

而狄仁傑仕途坎坷,年輕的時候也很能幹,卻沒有得志,經過幾十年的打拼纔得到重用,61歲時才當上了宰相,屬於大器晚成之人。

武則天任用過那麼多宰相,爲什麼狄仁傑能真正得到她的敬重? 第2張

【知音】

無論正史還是野史,對狄仁傑評價都很高。狄仁傑一生政績卓著,無論擔任什麼職務,都會把百姓放在第一位,以清正、廉明作爲大義。武則天在位的時候,狄仁傑竭盡心力獻計策,成爲武則天不可獲取的左膀右臂,爲治理國家立下汗馬功勞。

狄仁傑內舉不避親,外舉不避仇,他先後舉薦荊州長史張柬之、夏官侍郎姚崇、監察御史桓彥範、太州刺史敬暉等數十人,後來都成爲唐代名臣。

說來也怪,武則天如此強悍精明的女強人,只有在狄仁傑面前會表現的性情和緩,所以在一些野史中,一些人就將原因朝男女私情上扯,其實都是無稽之談。這兩人就好比是伯樂碰到千里馬,是惺惺相惜的知音朋友。

【情商】

在一些影視劇中,但凡狄仁傑出場,必然自帶高智商光環, 判案如神。歷史上的狄仁傑或許沒有影視劇中傳的玄乎,但確實做到了審理的案子無一冤案。

狄仁傑不僅高智商,情商也很高,他做事懂技巧,懂得保護自己,對朝廷非常忠心,是一個難得的忠臣,對治理國家和做人都有自己的智慧,比如說武則天登基後的第二年,酷吏來俊臣誣告狄仁傑等大臣謀反,將他們逮捕下獄。當時律法規定,經審問即承認謀反,可以減免死罪。

狄仁傑也不含糊,當場就認下了謀反罪。得到口供,來俊臣對狄仁傑等人不再嚴加防備。狄仁傑向獄吏借來筆墨,在被子上撕下一塊帛,將一封寫好的信藏進棉衣裏,請求將個人物件送回家中,狄仁傑的兒子狄光遠就靠着這塊帛書找到了訴冤的機會。

武則天親自過問狄仁傑謀反案,她召見狄仁傑問他爲何承認謀反?狄仁傑直接就說:“我如果不承認造反,已經死於酷刑了。”

武則天查明真相後,免去狄仁傑等大臣的死罪,只是全部貶爲了地方官,其中,狄仁傑被貶到彭澤,擔任縣令。此後,武承嗣多次請求誅殺狄仁傑,但都被武則天拒絕。4年後,重新起用狄仁傑, 復居宰輔。

【勸諫】

武則天晚年最糾結的事就是皇位應該傳給誰,在她心中,侄子武三思是皇太子的人選,誰要是提出應該把皇位歸還李家,她就跟誰急。

直到有一天,武則天做了一個夢,她夢到一隻兩翼全部折斷的鸚鵡,便讓狄仁傑解夢,狄仁傑答道:“武是陛下的姓氏,兩翼是指二子。陛下現在只有廬陵王、相王二子,只要起復二子,兩翼便能振作。”之後又是一番勸誡,武則天終於想通,派人前往房州將兒子李顯接回洛陽,復立爲太子,李氏大唐的江山社稷得以延續。

武則天任用過那麼多宰相,爲什麼狄仁傑能真正得到她的敬重? 第3張

【尊重】

武則天愛才,深知治國需用能臣,而狄仁傑正是可以輔國安邦的能臣,對於武則天弊政他多所匡正。面對狄仁傑,武則天從來不直呼其名,而是尊稱他爲“國老”,並免去了狄仁傑行君臣之禮,朝堂之上不必跪拜。

狄仁傑年紀大了,遞了幾次退休申請,雖然武則天沒有同意,但是免除狄仁傑在宮中值夜班的義務,還叮囑大臣們,沒有十分重要的軍國大事,不要打擾狄公。狄仁傑病重的時候武則天很是焦急,聽到他的死訊時痛哭道:“朝堂空矣!”

此後,朝廷每有大事不能決斷,武則天都會想起狄仁傑,嘆道:“老天爲什麼要這麼早奪走我的國老?”後追贈他爲文昌右相,諡號文惠。唐朝復辟後,又追贈司空、樑國公。

免責聲明:以上內容源自網絡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,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。

相關內容

熱門精選